近日,青岛市“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公布了“十佳建言好市民”、“十佳创意金点子”、“十佳优秀好范例”、“十佳感人好故事”、“十佳金牌调解人”、“十佳贴心接办人”评选活动结果。
李沧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孙伟华提出的《关于探索建立“特色基地+宣讲团+互联网”多维工作模式——全面打造“暖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的建议》荣获“十佳创意金点子”!
“十佳创意金点子”是评选出能够针对老问题与新问题、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表象问题与深层次问题、现实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问题,深入研究探索,提出富有创意、高效实用的“金点子”。
探索建立“特色基地+宣讲团+互联网”多维工作模式
——全面打造“暖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
李沧区人民检察院以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原则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以建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为平台,辐射监督、帮教、预防、救助四大功能,全面打造“未爱暖阳”工作品牌,工作经验多次被《检察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宣传报道,多项工作成果获得全省、全市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典型事例、最佳课件、优秀调研等荣誉,先后获评全国、全省、全市青少年维权岗,多次获评全市青少年维权岗标兵单位。
“多元素”打造未成年人普法宣教基地
依托特色未成年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与传统国学文化教育、心理辅导相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明晰的是非观和健康的交友观。在基地建设中突出科技引领,采用现代化的VR技术(中文含义:虚拟现实)和AR技术(中文含义:增强现实),将法治教育融入青少年乐于接受的科技形式中,通过法治参观体验、团体拓展、绘画和沙盘心理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普及法律知识,剖析真实案例。
基地建成后,已接纳6000余人次未成年人参加法治教育,现场发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手册》、《儿童自护手册》、《法制教育读本》等教育资料3000余份,受到了辖区内外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多模式”建立特色未检普法宣讲团
以检察长在内的16名员额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包校督导、21名一线办案骨干担任宣讲团成员巡回宣讲的模式,将法治进校园和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守护校园公益诉讼工作结合开展,提供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预防性侵、暑期安全教育等多形式、多专题的普法课程。
近年来,已在李村小学试点开讲“七彩法治课堂”6个班次,推出暑期法治实践营3期,开展“我的身体、自己做主”法治绘本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巡回课堂等法治自护讲座、普法巡展20余场次,受益学生达4000余人次,编印的《防止性侵害未成年人手册》儿童版、少年版在学校和社区普法活动中受到广泛欢迎,共计发放4万余份。
“多层次”建立“互联网+”延伸普法、帮教模式
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特点,建立互联网普法课堂,以视频、动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鲜活呈现真实案例,通过预防性侵、拒绝不良行为、检察妈妈讲案例故事等多个普法板块,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面向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基地+互联网模式的暖阳家庭成长计划,建立微信帮教群,对被帮教未成年人和家长实时在线开展帮教、监督和交流。
2017年夏天,未检检察官给涉嫌抢劫犯罪的小浩制定了帮教计划,在“暖阳帮教一” 微信群内要求小浩每天在上交读书作业、每周上交心得体会,小浩父亲和姐姐每月与检察官约谈沟通教育心得,一年的观护帮教,小浩从内心深处正视自己的问题,更加深刻的认罪、悔罪,建立了更强的规则意识,在某市港务局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圆满的拿到了《不起诉决定书》。
今年疫情期间,未检检察官通过电话、微信、QQ等非接触形式对正在观护帮教的未成年人进行了疫情排查和心理疏导,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帮教效果,被观护帮教的小顺还主动担任了村里的防疫志愿者,成为了社区抗疫的坚实力量。
未检检察官跨地域联合公安、教育、民政部门以及人民监督员爱心人士,为故意伤害案未成年被害人马某友提供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关护成长、关护就学、监护人资格审核等综合性措施,让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有房住、有学上,有“末检妈妈”的长期关护,真正实现救护一个被害人、挽救一个困难家庭,守护一方平安,相关经验被新华社、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