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朗读 | 聆听榜样故事,汲取奋进力量】向英雄学习之黄文秀篇


[日期:2021-08-09 16:44:39]
来源:
作者: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李沧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检察朗读|聆听榜样故事、汲取奋进力量”专栏,与您一起分享百年党史中英雄模范们的故事。
 
诵读人:李沧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负责人 王林林
 
绽放在扶贫路上的青春之花——黄文秀
她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她就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考取了选调生,回到了家乡——广西百色,投身基层扶贫事业。“她本有很多选择。”昔日导师郝海燕说,“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是她志不在此。出生于广西农村的黄文秀,求学过程中,依靠党和国家的扶贫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学成回报这片土地,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困难群众,是她的心愿。她曾对自己的老师说:“我是从贫困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得到过党和政府的资助和培养,希望将来能为祖国和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一次次的选择中,黄文秀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初心,回归家乡,建设家乡。她想要当那个“走出去”并“回来”的人。
2018年3月,黄文秀主动来到百色最偏远的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她到任之初,百坭村产业不强、脱贫任重,472户2067人中,还有103户47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2.88%。
初来乍到,乡亲们对这位年轻的“女娃娃”并不信任,都说她是来村里“镀镀金”的。为了取得乡亲们的信任,黄文秀直接住到村里,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手绘了“民情地图”,学说方言,帮着大伙儿扫院子、干农活。渐渐地,大家从心底里接受了她,专心跟她搞发展。
想致富,先修路。百坭村有5个屯交通困难,虽然多年前通了砂石路,但是连年雨水冲刷,路面已破损不堪,雨季陡峭路段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过,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制约产业发展。黄文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积极筹措资金硬化了1.5公里通屯路,安装了47盏路灯,修建了4个蓄水池,逐渐改善了百坭村生活生产条件。如今的百坭村,道路更好了,路灯更亮了,蓄水池更多了,村里更美了,脱贫致富的人更多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文秀带领村干部和群众,深入研究、挖掘百坭村的资源优势,学经验、找路子,大力发展杉木、八角、砂糖桔、枇杷等特色种植产业,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村的杉木种植面积从8000多亩发展到2万多亩,八角从600多亩发展到1800多亩,砂糖桔从1000多亩发展到2000亩。仅砂糖桔2018年就销售了4万多斤,销售额22万元。
同时,她联络母校师生来村里开展支教,为筹办百坭村幼儿园多方奔走;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村规民约吟诵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在黄文秀这位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百坭村经过努力,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88户418人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增收6.38万元,还获得了2018年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百坭村及村里贫困户取得的点点滴滴进步,都凝聚着她辛勤的汗水,闪耀着她奉献的光芒。
驻村一年多,黄文秀经常以“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来勉励自己、激励队友,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以不脱贫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克难攻坚。这位扶贫路上的“女战士”曾在自己的驻村日记中写到:“扶贫之路就像一条长征路,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冒着暴雨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黄文秀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这也是当代青年最朴素、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她以短暂而充实的一生,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生命意义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奔跑出最美的英姿。
 
★黄文秀经典语录★
★ 扶贫之路就像一条长征路,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 我是从贫困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得到过党和政府的资助和培养,希望将来能为祖国和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