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李沧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检察朗读|聆听榜样故事、汲取奋进力量”专栏,与您一起分享百年党史中英雄模范们的故事。
心怀祖国、奉献毕生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如果我们把深度、广度、高度看作一个三维结构,那么钱学森就是一位三维科学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大师或科学帅才。
钱学森报考大学时,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学得好,让他报数学系;而国文老师认为他文章做得好,让他报中文系;而钱学森的母亲希望钱学森学教育,子承父业;还有一些老师认为钱学森艺术上有天赋,建议他去学画画、学作曲。而这时的钱学森自有主意,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他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当时,钱学森以入学考试第三名的成绩从北师大附中考入交通大学。
而正当他憧憬着立志做詹天佑式的工程师时,“一·二八事变”爆发了。日军动用空军狂轰滥炸,由于中国守军没有战场制空权,所以遭受了巨大伤亡。钱学森愤愤地对同学说,现在学铁道机械工程对国家用处不大了,你把铁路刚刚修好,日本飞机一炸就不能用了。为此,钱学森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当一名航空工程师。
钱学森大学毕业后涉足航空工程。他在回顾学习过程时发现,当时航空工程师的工作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很少有理论指导。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事半功倍。主意一定,钱学森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
钱学森父亲对此坚决反对。他父亲是20世纪初的日本留学生,回来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认为过去的读书人只动嘴不动手,这是人才培养上的错误。他对儿子的培养就是要让他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这个时候钱学森也就二十五六岁,面对这种情况他很困惑。这时,他后来的岳父、我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在美国考察,顺便看看老朋友的儿子钱学森。钱学森把心中的困惑倾诉给这位军事理论家,没想到蒋百里先生非常支持钱学森,说现代军事发展空军非常重要,钱学森人生的第三次选择成功地实现了。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中国科学院安排他到当时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东北地区参观。当彭德怀得知此事后,让陈赓去哈尔滨见钱学森。彭德怀跟陈赓说,你见了钱先生就问“我们国家能不能造导弹?”还说,只要钱先生说能造,我们就组织人干;钱先生说不能造,那我们只能等将来了。在哈尔滨,陈赓问钱学森:“钱先生,你看我们国家能不能造导弹啊?”钱学森回答说:“怎么不能啊?外国人能造,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造?中国人又不比外国人矮一截!”回答得非常干脆。陈赓一下子握住了他的手,激动得不得了,说:“钱先生,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呀!”正是这句话决定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在当时,除了钱学森一个人知道导弹、火箭是怎么回事儿以外,还有两个人只见过火箭是什么样儿。我国航天就是在这么一个既缺人、又缺钱、又缺技术的情况下起步的。到了198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三十周年的时候,花费的国家研制经费才180亿元。这仅仅是美国研制同级别航天器所用研制经费的五分之一,但是国家要求完成的任务都实现了——火箭、卫星、返回式卫星,还有中近程、中程、中远程、洲际导弹。
钱学森晚年曾经跟他的秘书说:“我实际上比较擅长学术理论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国家叫我干,我当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想那么多就答应了。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个事困难这么多,需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而且国家受国力所限,只给这么一点钱,所以压力非常大。但是既然以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就要义无反顾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我国航天事业。”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新中国由弱变强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振奋人心、最为世界瞩目的事业。但钱学森本人却把自己的贡献看得很淡。钱学森多次强调:“称我为‘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因为导弹卫星工作是‘大科学’,是千百万人大力协同才搞得出来,光算科技负责人就有几百,哪有什么‘之父’?我只不过是党所领导的、有千万科技工作者参加的伟大科研工程中的一粒小芝麻,算不上什么。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
1991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钱学森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这两种荣誉同时授予同一个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此之前,“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授予的都是战斗英雄。毫无疑问,他是英雄,他是战斗英雄,他是战斗在中华民族砺剑铸盾特殊战场上的大英雄!
★“两弹一星”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联系一起。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辞辛劳、克服艰难、经受考验。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大胆创新。
★钱学森经典语录★
★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